上个月,大众汽车集团CEO迪斯博士表示,氢燃料电池汽车并不是未来无排放驾驶的解决方案。巧合的是,此前丰田汽车社长丰田章男也曾“炮轰”电动汽车,不看电动汽车的未来。
前有丰田看不上纯电动,现有大众瞧不起氢燃料,新能源发展方向的争论此起彼伏。那么,新能源汽车的鄙视链到底是什么?在汽车行业百年一遇的大变革时代,哪种新能源方向会成为未来的主流呢?
近十年来,电动汽车的发展可谓是翻天覆地。电动汽车的优势不言自喻,高环保、低噪音、使用经济、易于保养等,让它逐渐被全球主要汽车市场接受。到2020年底,全球道路上已经有1000万辆电动汽车。
中国消费者接受电动汽车程度非常高,电动汽车的用车体验已经可以和燃油车一拼,甚至在加速、噪音、能耗、智能化和全生命周期成本等方面已全面超越了燃油车。
不过,与燃油车相比,目前电动汽车对寻找充电桩和充电的过程,几乎是不可控的,大大耗费了用户的时间,也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。
到2020年底,超过20个国家已经宣布禁止销售传统汽车,或规定所有新销售的汽车必须是零排放汽车。这意味着,在全球主要国家的推动和政策支持下,制约现阶段电动汽车腾飞的“拦路虎”将被铲除。
相比电动汽车,氢燃料汽车有许多优点。
氢燃料汽车排放的产物都是水,完全无污染;氢能的热值比汽油高,每公里行驶消耗量更低;氢燃料汽车只需要3分钟就能加满氢气,和燃油车基本相当。
但是,氢燃料汽车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阻碍,这个阻碍远大于电动汽车,因此氢燃料汽车短期来看还是难以普及。
氢能本质上依然是一种物理燃料,需要有生产、储运、加注整套社会解决方案,可以称为燃油体系2.0,其制取、存储、运输、配套成本较高,氢燃料电池技术成熟度低。
因此,制约氢燃料电池的最大障碍一是成本,二是技术成熟度。氢能看似美好,距离大规模应用还需要努力。这是一个庞大的社会问题,社会成本巨大。
时至今日,锂电池的性能进步、成本下降都比预期快得多。氢能的发展潜力毋庸置疑,但综合成本目前远高于动力电池,因此面临很多的障碍。未来,如果低成本大批量制取氢气的问题解决,氢能的发展将势不可挡。
近些年,各国都制定了相对明确的燃油车禁售时间表。也就是说,燃油车很快将寿终正寝,各大车企必须选择新的能源方向,开发全新的新能源车型。
此前,大众就已经放弃了燃料电池汽车,坚定地站到了纯电动的技术路线上,后来戴姆勒也放弃了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开发。这也意味着欧洲基本上也站到了纯电车型开发的线路上了,纯电汽车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争论结果已经非常明显了。
世界的主要汽车市场没有选择氢燃料汽车,而是选择了电动汽车,这也并不意味着氢燃料电池就完全被淘汰了。换一个角度来看,并不是氢能源不行,是氢能源用在乘用车上不行,但是在商用车上,氢能源还是有前景的。
在可预见的未来,汽车电动化的格局已经确定,尤其是在中短途乘用车市场,氢能将局限在特定场景应用,比如固定线路的中重载货车或公交车、客车等商用车。
当然,我国对氢燃料汽车也是持肯定态度的,十三五期间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。比如湖北武汉的格罗夫氢燃料汽车,续航可达1000公里,明天氢能的氢燃料电池公交也已经正式上线。十四五期间,国内的氢燃料汽车将更加火爆。
无论是支持纯电动的大众,还是支持氢燃料的丰田,都是基于自身情况做出的选择。这无可厚非。对于中国来说,我们不会完全选择电动,也不会一味发展氢能,而是发挥不同的优势,在不同的应用场景里互补。
对此,你怎么看呢?电动汽车和氢能汽车,你看好谁?
免责声明:本站登载此文仅出于信息分享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及其描述,不承担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。如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与我们联系(联系QQ:26887486),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。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zhongzhouauto.com/article/12/1157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