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麦研究人员发明可感知、自愈和适应的人造皮肤

盖世汽车讯 想象一下电子设备能像人类皮肤般自我修复。据外媒报道,丹麦技术大学(DTU)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材料,其兼具柔性、强韧和自愈特性,未来有望应用于医疗保健、机器人技术等领域。它成功克服了当前刚性脆性电子材料无法自我修复的缺陷。

图片1.png

(图片来源:丹麦技术大学)

研究人员采用创新方法,将石墨烯(一种二维碳材料,强度极高且导电性强)与透明聚合物PEDOT:PSS(同样具有导电性,可用于柔性电子产品,有时还用作太阳能电池的透明电极)的优异性能相结合。当这两种材料混合时,原本脆弱的凝胶状物质转化为坚固、柔性且具有自愈功能的电子材料。

DTU健康技术学院副教授Alireza Dolatshahi-Pirouz表示:“当今具备自愈、柔性和响应特性的设备,往往难以将这些属性无缝整合至单一、可扩展的统一平台中。而我相信我们已经实现了这一目标。我们开发的类皮肤材料功能多样,拥有理想的触觉特性,专为电子设备应用而设计。这项突破有望为实现更先进、适应性更强的技术打开大门,使它们能够与人体及周围环境更紧密地结合。”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期刊《Advanced Science》。

柔性和自愈能力

这种新材料最突出的特性在于其自愈能力,如果受损,它可以在几秒钟内完成自我修复,就像人体皮肤割伤后愈合一样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该材料具有极强的延展性,可拉伸至原始长度的六倍,并且仍能完全复原。这使其成为可穿戴设备与软体机器人的理想材料,此类设备需要材料在移动和弯曲保持性能稳定。

这种材料还能实现热调控,并同步感知一系列环境因素,例如压力、温度和pH值。这使其有利于健康监测系统,以跟踪生命体征并适应身体变化。

研究人员表示,基于该材料构建的电子产品可实现‌非晶态构型与动态形变‌,能够适应环境,并能像生物系统一样在受损后自主修复。

Alireza Dolatshahi-Pirouz表示,这种材料能够自愈、调节热量并监测生命体征,因此有望用于各种设备,比如宇航服。此外,在医疗保健领域,可考虑将其结合至绷带中以监测伤口愈合情况,或用于持续追踪心率和体温的设备。这种材料的可延展特性使其成为微创手术和植入设备的理想选择。还可以设想制造更舒适、性能更优异的假肢装置。

目前,研究人员正在继续他们的工作,并研究如何扩大规模,旨在为实际应用奠定基础。

免责声明:本站登载此文仅出于信息分享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及其描述,不承担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。如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与我们联系(联系QQ:26887486),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。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zhongzhouauto.com/article/44/43497.html

CopyRight © 2020- zhongzhouauto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郑州思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备案编号:豫ICP备18046062号-6
地址:中国·郑州市郑汴路和未来路交叉口绿都广场B栋1908室合作QQ:81307333邮箱:81307333@qq.com
部分文章或图片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我们立刻删除。